校政同谱新章·共绘美丽乡村: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与曲樟乡人民政府共绘多彩乡村新颜

来源:建环学院分团委宣传部 责编: 庞定坤 作者: 赵晓盼 发布时间:2025-04-13 浏览量:120
在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—2022年)》与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》的政策指引下,推动“艺术乡建”成为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。2025年3月2日,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与合浦县曲樟乡以“校政同谱新章・共绘美丽乡村”为主题,展开深度合作交流,通过艺术设计与地方发展的双向赋能,探索“艺术+产业+发展”的乡村振兴新模式,为政策落地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。
曲樟乡庞副乡长与我院张春东院长等人合影留念
校政协同
长远设计:战略对接与资源整合
我院张春东院长一行与曲樟乡党委书记罗伟、乡长凌荣寿等围绕“产学研基地建设”“乡村振兴科研课题”展开座谈,明确以学院艺术教育、设计人才优势为支撑,结合地方生态资源与产业需求,构建“高校智力输出—政府落地保障”的合作机制。
基层实践:从理念共识到行动协同
双方就井山村“小洱海”墙绘项目、亚山村荔枝产业园规划等具体事项达成合作框架,形成“调研—设计—落地—运营”的全链条协作模式。

井山村村委会交流协商会议

井山村村委会交流协商会议 井山村小洱海水库合影留念
艺术赋能
文化解码:用艺术语言讲述乡村故事
井山村“小洱海”墙绘项目以“红色文化”“农耕文明”“生态旅游”等为主题,30余名师生从调研、设计、实施总计耗时3个月,在五百平方米墙面上创作《红色文化》《渔耕四季》《柿柿如意》等系列作品,将当地特色文化、田园风光转化为可互动的视觉符号,打造“一步一景”的沉浸式乡村文旅体验,验收现场,庞丽副乡长表示:“墙绘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,更让村民在艺术熏陶中增强了文化自信。”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《鸟语花香》
前期在创作过程中,师生团队深入挖掘井山村的历史文化底蕴,将红色革命故事、农耕生活的智慧与勤劳、以及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理念巧妙融入墙绘之中。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对乡村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,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。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初期绘制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村民参与绘制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学生绘制过程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初期师生绘制
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学生绘制过程图
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学生绘制图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师生合影
在创作中期,师生团队与村民紧密合作,共同参与到墙绘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中。不仅促进了艺术与乡村文化的深度融合,还激发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村民们纷纷表示,看到自己村庄的墙面变得如此美丽且富有文化内涵,他们感到非常骄傲和高兴。
在创作后期,师生团队还组织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,邀请村民和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。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井山村的文化故事,也为村庄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旅游资源。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《伞下玫瑰》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《青山绿水》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《在小洱海,爱上生活》
产业联动:从“颜值”到“价值”的转化
墙绘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,可以有效的吸引游客量,带动周边民宿发展、助力农产品销售增收,践行《文化赋能领航品牌塑造:探索曲樟乡村美化促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》中“艺术元素激活乡村旅游”的要求,实现“美环境”与“富口袋”的双向提升。
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《哪吒》
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《格桑花开》

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游客打卡照

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游客打卡照
井山村小洱海墙绘作品《大吉大荔》
产教融合
实践课堂:将课程放在田地间
学院将亚山村荔枝产业园考察纳入“乡村规划与设计”课程实践,组织学生调研乡村景观优化、品牌视觉设计等方案,推动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,教师代表赵晓盼表示:“在与村民交流中,我们更深刻理解了‘设计的本质为人服务’的内涵。”
亚山村荔枝产业园区走访调研1
亚山村荔枝产业园区走访调研2
长效机制:从项目合作到持续发展
双方计划共建“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实践基地”,定期开展文化宣传、文创开发等专题工作坊,形成“高校持续输出—地方长效运营—村民广泛参与”的良性循环。
此次校政合作不仅是一次艺术赋能乡村的实践,更是对“政府引导、高校助力、村民主体”振兴模式的创新探索。随着《文化赋能领航品牌塑造:探索曲樟乡村美化促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》的深入实施,建环学院与曲樟乡将继续以设计赋能为起点,在产业升级、文化传承、人才培育等领域展开更深层次合作,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“艺术+”解决方案,让政策蓝图在田野上绽放出更绚烂的色彩。(田鹏/摄)
亚山村荔枝产业园区走访调研3
亚山村荔枝产业园区走访调研4